《湖州市标准化工作白皮书》 《湖州市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状况白皮书》 (摘要)
全市标准化建设蹄疾步稳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十三五”期间,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争当市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特别在生态文明、绿色金融、绿色制造以及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取得了突出成效,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标准化工作形成了新合力。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湖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成立了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32个市级单位成为成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秘书处落户湖州的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2 个(蓄电池、椅业),批准成立农业、旅游、民政、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市级专业标技委 5个,标计委委员近200人。
标准技术机构建设进入新阶段。成立了市标准化研究院,安吉县成立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全国在县级城市设立的唯一一个关于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的专业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市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全市获批省级技术标准综合研究基地 2 个、区域技术标准联合创新基地 1 个、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8 个。
技术交流迈出了新步伐。加强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院校技术交流,市政府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了生态文明标准化和绿色发展标准化战略合作,有力增强了全市标准化技术支撑能力。
构建完善“湖州标准”新体系,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根据我市实际,构建包括湖州制造、湖州民生、湖州服务、湖州建设、湖州农业、湖州治理等方面、34个子体系、234个重要领域的“湖州标准”体系。2016 年以来,全市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 18 项,国家标准 304 项,制定发布市级地方标准 121 项、区(县)级地方标准 95项,标准的数量质量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特别是在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成绩可圈可点。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评估获优秀。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获批国家级示范试点3项、省级4项,为全省之最。持续深化“百千万”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成效位列全国159个试点城市第9。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115项,创历史新高。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德清乡村民宿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率先开展民宿服务认证国家级试点。
全市检验检测事业快速发展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国家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检测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检验检测行业资质认定的行政审批和监管部门,在规范和扶持全市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上不遗余力。
一是简政放权,充分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持续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在优化准入上大刀阔斧,实现“一次不跑、事事办好”。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相关事项实施自我声明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告知承诺制度改革,大大降低机构的开办和交易成本。实行“互联网+审批+标准化”模式,资质认定证书和行政审批过程文书在线送达、下载、打印,实现企业“零上门”、审批“零接触”。截至2020年底,我市通过CMA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20家,从业人员2815人,获得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累计参数22178项,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了82%、89%和95%。
二是放管结合,有序规范检验检测市场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连续6年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对车辆检测机构100%全覆盖监督检查,联合开展环境检测、食品检测等各个领域的双随机检查。组织参加浙江省内、长三角范围内检测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和能力比对活动,联合建设、生态环境、总工会等部门开展检验机构技术比武活动。2020年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检查中发现并督促整改的问题160余个。
三是优化服务,引导检验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提出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市检验检测行业在机构数量、营业收入、实验室面积、检验检测报告数量等多个维度均实现了持续“两位数”的增长。2020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01.8万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7.9亿元,同比增长12.8%和28.6%。其中,2020年全市营业收入1000万以上的检验检测机构有25家,数量占机构总数的20%,年营业收入5.8亿元,占总行业收入的75%,行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迅速,单一的检测服务机构向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发展趋势明显。
检验检测和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 18 项,国家标准 304 项,制定发布市级地方标准 121 项,区(县)级地方标准规范95项。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德清乡村民宿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完善我国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标准与检验检测都是推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两者密不可分,没有标准,检验检测无从谈起;没有检验检测,标准失去意义,两者相互配合,有机融合,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愿景。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助推全市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突出发挥检验检测和标准化的作用,以加快推动质量革命为牵引,构建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高水平推进质量革命,努力在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实施质量“三强”工程。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业、质量强企“三强”工程,扎实推进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于一体的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全市7大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开展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取得新突破。
二要推进检验检测蓬勃发展。以贯彻实施新颁布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持续优化检验机构准入环境,创新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提升检验检测行业“公信力”,实现检验检测行业自律规范可持续发展。培树龙头检验检测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增加行业话语权,加大检验检测产业的整合力度,优化结构、整合力度,推动各类机构做强、做优、做大。积极争取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聚焦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改革,加大新兴产业领域服务力度,引导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还要突出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完成2021年度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全市车辆检测站能力提升、环境优化、服务提质。
三要建设高水平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标准领航工程,瞄准重点产业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研制“浙江制造”标准、绿色智造团体标准、开展企业“标准者领跑者”行动等抓手,推动先进标准实施。深入挖掘特色亮点,打造精品项目,争取在数字化改革、生态价值转化、基层治理、矛盾调解等标准制定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指南》等标准转化为省标、国标;充分发挥标技委对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强化对标技委的管理培育,在数字化改革、卫生健康等领域筹建1至2个市级标技委。争取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湖州,进一步提升标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