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依托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基础,率先在全国提出“标准化+生态文明理念”。2015年10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复同意,湖州成为全国唯一在生态文明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的城市。五年来,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改革创新 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标准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独特道路,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2020年9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专家组对湖州市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进行评估,结论为优秀,并对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标准体系建设、核心标准研制、试点示范建设、标准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标准化的顶层设计
(一)“三位一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国首创。标准作为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核心要素,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领域,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标准成为《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的重要内容,也为许多规范性文件作为工作推进的依据所引用。
(二)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构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包括空间布局、城乡发展及融合、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和支撑制度实施等7个子体系、26个方面、144个子类别及3774项标准,为国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贡献了“湖州参考”。
(三)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支撑体系。生态文明标准化纳入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职责,印发《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方案》,列入市政府综合考核。成立湖州市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引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标准化研究机构,强化生态文明标准化的技术保障。将生态文明标准化内容纳入浙江省生态文明干部学院课程,培养懂技术、通标准、重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
二、立足湖州特色,增加生态文明标准的有效供给
(一)美丽乡村标准不断深化。作为美丽乡村标准化的发源地,全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标准引领“三美同步”建设,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在主导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美丽县域、美丽城镇建设标准,发布美丽公路、美丽渔场、生态茶园等美丽系列标准7项,助力实现“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中心”的美丽全域大格局。
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率先在全国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发布《绿色融资项目评价规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等12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绿色金融领域标准空白,参与国际标准《绿色融资项目评估》(ISO 14100)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在“绿贷通”平台和“绿茵”平台得到应用。
(三)绿色制造标准引领产业升级。围绕打造绿色智造城市,构建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绿色制造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2项,其中19项团体标准被工信部列入国家绿色产品标准清单。发布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地方标准,通过标准引领,全市实现规上企业绿色工厂全覆盖,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6个、绿色工厂37个、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10个。获批全国唯一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创新“标准+认证”的湖州模式,为全国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作出了成功探索。
三、强化标准实施,打造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样板
(一)创新“点带结合”标准推广模式。建成75个市级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点、11条示范带,主要涵盖美丽乡村、循环经济、城乡一体、绿色渔业等生态文明重点领域。通过示范点、示范带的创建,树立标准化样板,推动标准应用,展现标准化提升作用,形成可看可学的现成经验,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益。
(二)建成引领带动的试点示范。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2015年以来,全市在生态文明领域共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9个,涵盖工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安吉美丽乡村和德清城乡一体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织里镇和安吉县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长兴“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等,这些试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可看可学的样板,接待了众多省内外的学习考察。美丽乡村标准化项目获评首届“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重大贡献奖。
(三)完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部门联动,以标准实施效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提高标准质量。《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实施二年,矿山粉尘浓度较标准实施前降低了29%,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5%。全市60万亩鱼塘全部《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净化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尾水处理,悬浮物、总氮、总磷、COD等含量大幅下降。全市150家幸福邻里中心按《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建设和运营,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2%以上。